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

源自三皇五帝時代蘇氏歷代名人輩出

源自三皇五帝時代
蘇氏歷代名人輩出

報導:黃富有
攝影:覃福榮

世界蘇氏宗親總會為蘇武塑造巨型銅像,置于陝西蘇武陵墓。
蘇氏是中國第四十一大姓,歷史上湧現過許多著名人物。如戰國時代的蘇秦、漢代蘇武、北宋蘇軾等,歷代名人輩出。

而追溯本源,蘇氏源自于三皇五帝時代五帝之一的顓頊玄孫陸終的長子昆吾。

陸終有六子,后分別發展為六個大部落,為六個姓族,陸終的長子樊,為已姓族,居于昆吾,今山西運城東北的安邑鎮,后發展為強大的昆吾部落,史稱昆吾氏,為已姓。

夏朝中期,帝槐(或帝芬)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蘇(今河南輝縣西的蘇嶺),史稱有蘇氏,以蘇草為圖騰,蘇草即紫蘇,是一種中草藥。

蘇國歷夏商兩代,商末蘇國滅,族人以蘇為氏,蘇人四散,一支蘇人東遷姑蘇(今江蘇蘇州),一支北上鄴西蘇城(河北臨漳縣西)。

蘇忿生成始祖

在周武王滅商后,北上的一支繼續北遷襄國的蘇人亭,即今河北邢台西南。接著遷到完縣西南的蘇。而留在蘇嶺的蘇人歸順了周朝,首領蘇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,被封于蘇,國都溫,今河南溫縣,春秋時公元前650年蘇國滅于狄。

蘇姓第一位出名的蘇忿生被后人,祭祀為蘇姓始祖。

已姓蘇氏的歷史至少有3800多年。蘇姓的一支南遷湖南梅山一帶成為梅蠻,宋初進一步南遷,與土著混居一部分成為瑤族的先民,大部分成為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的漢族蘇姓。

祖先錯殺欽差改姓逃亡
與周許連本同祖宗

周、許、連、蘇4姓在元朝前本非同宗,在元朝元成宗大德七年(1307年)后,則出現了蘇姓人改姓以上3姓的情況,是以部分蘇許連周4姓的后裔,其實是來自同一個祖宗昆吾。

當時有一蘇氏先祖當官,一次負責押送稅金遭搶劫罹難,其家族就向朝廷奏本,在8年后朝廷才派2名欽差辦理該案,豈料兩人卻是貪官,不辦案之余還向蘇家勒索,蘇家一怒之下,就把兩人打死。”

殺欽差為大罪,殺人的蘇家祖先家族當場被捕,更牽連其他蘇姓人家被殺,許多蘇姓人家紛紛出逃,有戶蘇姓人家,逃到一座山前,被追兵趕來,料定必死無疑,而齊聲喊苦,閩南話“苦”與“許”諧音,官兵以為他們姓“許”,因而讓開一條生路。

這戶蘇姓人家避入深山后改姓許,而且在“許”字“午”字右下點上一點,表示落難掉淚的意思。

另有一隊官兵追捕一群蘇姓人家,這些人沿著漳泉驛道往漳州方向逃跑,當跑到江東橋時,江面上忽然躍出一條大鰱魚,鰱魚在橋上蹦跳,恰好追兵趕到。

這些蘇姓族人,知道官兵定要盤問他們的姓,于是他們佯裝看魚,異口同聲地喊道鰱、鰱、鰱....追兵聽了以為他們姓“連”,便從他們面前走過。這些蘇姓人家因“鰱”獲救,也就改姓為“連”了。

還有一群蘇姓人家,為了逃避官兵追剿,頂著酷暑烈日,跑到一個西瓜園。他們又饑又渴,幾位年輕人跳進西瓜地,摘了幾顆大西瓜,切成一瓣一瓣,正準備充飢解渴。

忽然追兵趕到,劈頭就查問他們的姓。當然誰也不敢說出蘇字,一位蘇姓老大,看到一瓣一瓣切好的西瓜,這“一瓣”閩南話就叫“一周”,蘇姓老大急中生智,就對官兵說姓“周”,眾人齊聲附和,官兵發現不是姓蘇的人,也就放走了他們。

所以,現在台灣的高雄、嘉義、台南、新竹,以及緬甸、越南、馬來西亞等地都有“蘇許連周”或“蘇許連”宗親會組織。

大馬蘇氏聯宗會
創立46年最悠久

蘇清琪說,馬來西亞蘇氏聯宗會創會至今已有46年,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蘇姓宗親組織。

“我們近年不斷向外發展,與世界各地蘇氏宗親組織聯絡交流,積極參加外地的活動。”

他指出,每年的8月31日,他們都會舉辦週年晚宴,廣邀東南亞宗親出席同樂,今年的晚宴更邀請得世界蘇氏宗親總會總會長出席。

他說,該會希望在未來申辦舉行世界蘇氏懇親大會,目前的條件已經成熟。

他指出,每屆懇親大會都十分熱鬧,來自世界各地出席者過千人,今年將在印尼峇厘島舉辦大會,我國就已經派出130位代表出席。

“我最希望能夠在2014年成功主辦懇親大會,因為屆時也是我們宗親會的50週年慶。若申辦成功,將是我們第一次舉辦大會及金禧周年的雙喜臨門盛事。”

“蘇”單一宗親組織
我國僅5家

馬來西亞蘇氏聯宗會總會長蘇清琪指出,我國目前僅有5家純以“蘇”單一宗親為主的組織,其余4家分別是在馬六甲、森美蘭、彭亨及巴生。

他說,我國還有約10數家組織,以蘇、許、連三姓聯宗的宗親組織,在台灣則還有組織也把周一同納入成為4姓聯宗組織。

他指出,因此,一些蘇許連周者,都很少進行通婚。

“姓蘇的在中國人口排名41,約600萬人口,在我國就沒有進行統計,但是在中國,蘇氏是以廣東人居多,在我國則是福建人為多。”

他指出,大部分蘇氏宗親,主要是祭拜蘇武,他們宗親會每年3月清明節時,都會組團到西安蘇武陵墓祭祖,全世界姓蘇的宗親,也都會出現。

另外,他說,根據古籍記載,蘇氏第一個入閩的祖先是蘇益,所以很多福建人都奉其為神,同時也祭拜蘇益。

蘇氏名人:受匈奴威脅拒投降
蘇武封麒麟閣功臣

蘇武字子卿(前140年-前60年),中國西漢大臣,杜陵(今陝西西安東南)人。

漢武帝時,蘇武為郎官,天漢元年(公元前100年),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,卻被扣留。

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,欲使其投降,甚至將他遷到北海(今貝加爾湖)邊牧羊,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。

蘇武歷盡艱辛,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,這期間,投降匈奴的李陵也多次勸說其投降,都遭到蘇武拒絕。

昭帝時,匈奴與漢和親,至始元六年(前81年),方獲釋回漢,官至典屬國,俸祿二千石,賜錢二百萬,官田二頃,住宅一處。其余一起回漢的九人中,常惠、徐聖、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官,賜給絲綢各二百匹。其余六人因年老還鄉,賜錢每人十萬,終身免除徭役。

有傳蘇武死后,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,彰顯其節操。

文學藝術造詣高
蘇軾仕途坎坷

蘇軾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一字和仲,號東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市)人,中國北宋大文豪。

詩、詞、賦、散文,均成就極高,且善書法和繪畫,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,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。

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;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,又與陸遊並稱蘇陸,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;書法名列“蘇、黃、米、蔡”北宋四大書法家“宋四家”之一;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。

后世也將其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,和其父蘇洵,其弟蘇轍並稱“三蘇”。

他在政治上較偏于舊黨,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,既反對新黨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,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,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,仕途生涯十分坎坷。

没有评论: